Qalang Qehuy,ngasan ta 奎輝部落,我的家

公告日期:2024/05/09奎輝國小活動

策略:112-3-1 各校校本在地化課程發展

奎輝部落位於台灣北部山區,其人文地理特徵和歷史悠久。部落主要由原住民組成,人口超過一千人,其中95%以上為原住民,其餘為閩南人、客家人及其他省籍人士。這個部落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獨特的居住模式,如竹子、土磚、磚造及鐵皮房屋。
部落的地理由「Msbtunux-大嵙崁群前山蕃」和「Gogan-大嵙崁群後山蕃」組成,以高坡地帶為界。該地區具有梯田、荒地和露營地,顯示了其農業基礎和對自然環境的依賴。
奎輝部落的教育歷史始於1920年,最初為「竹頭角蕃童教育所」,並在日本戰敗後改名為「長興國校」。直到1966年,學校再度更名為「奎輝國校」。學校不僅提供基本教育,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
部落的發展受到多次遷移影響,包括原住民族從南投北遷的歷史。Kbuta族和其他群體如Makanaji、Malepa及Mrqwang,均有記錄遷移到此地。這些遷移不僅帶來了文化的融合,也促進了與漢人的交流。
在清朝和日治時期,奎輝部落的居民經歷了諸多變遷。清朝時期以河流作為屏障,設置蕃界。而日治時期則進行了原漢聯合和隘勇線戰役,同時推動了日本的撫墾政策,加深了日本對此地的影響。日本政府企圖通過教育和農業政策改造原住民生活方式,包括學習日文和禁止原住民傳統習俗。
至於部落的經濟生活,傳統上以農業為主,特別是樟樹的盛產,促進了當地的樟腦產業。此外,部落內的家族如陳姓宗族和江朗生家族等,都在不同時期對部落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整體而言,奎輝部落是一個典型的台灣原住民部落,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獨特的歷史背景。部落不僅保留了許多傳統習俗,也在現代社會中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Copyright © 復興區課程策略聯盟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後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