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巴崚旅遊團之你要去哪裡?
透過參與校本在地化課程成果展,欣賞各校推動之課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提升本校校本在地化課程之深度與廣度,並讓孩子們體驗他校之在地課程,了解復興區各部落、各地區之美。
學校活動與成果說明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強調培養學生具備未來公民所需自發、互動、共好的素養能力,巴崚國小校訂課程-泰拉風,期望能透過課程培養孩子能夠自發學習與同儕互動,最終達成與部落共好的景象,透過課程設計完成在地部落產業之創意教學以三大願景來作為成主軸。
- 紮根泰雅:探索富有泰雅文化特色之景點、住宿、餐廳,並規劃於旅遊計畫內
- 立足臺灣:比較在地產業之特殊性與差異性,凸顯與其他臺灣觀光產業之差異
- 放眼世界:於櫻花祭時,最多世界各地之觀光客到訪時報告,將製作之特色旅遊規劃報告傳揚至全世界,期望孩子們於課程中成長,有朝一日成為一位「真正的泰雅之子」
課程實施步驟
- 能透過團隊合作了解組員間的長處,並善加利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富有在地特色之旅遊報告。
- 善用訪問、提問和聆聽他組之旅遊報告,協助他組找出缺漏的旅遊訊息,並審視自身之報告是否也有相關之問題。
- 透過於櫻花季時的報告,能夠傳遞在地觀光業者之艱辛與特色,並有自信的將自身部落之產業介紹給來到當地旅遊之旅客。
- 能夠透過旅客反饋修正報告,並透過省思了解自身做到的、與可以更好的部分。
- 結合基本泰雅用語於報告中,展現泰雅文化力。
- 於課程博覽會中提供多元展能舞台,展現旅遊行程,讓更多人了解巴崚泰雅之美。
計畫成效與心得省思
- 實施成效:透過課程培養學生四大能力:
(1)行動力:親自到訪了解在地各產業,最終歸納出其特色與推薦理由。
(2)表現力:基於學生對於在地部落之了解,展現自信,在觀光客面前報告其計畫。
(3)溝通力:小組之間互相溝通,研擬出在地觀光旅遊報告。
(4)創造力:靈活運用海報、PPT等媒材,找尋最有創意與最適合小組的報告模式。 - 透過每週二教師課程研擬會議,進行泰拉風課程之備課與說課,搭配每學期之觀課與議課讓課程滾動式之修正,並透過社群之方式優化本校設計之校訂課程。
- 可善用多媒體,尤其錄製小短片或者REELS來推廣在地產業。